新时代人才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做好高校人才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当前,高校的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盲目引才、重数量轻质量、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只有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才能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要突出按需“引才”。引才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基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真正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和高校的重大发展、以及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等需求引进人才,有效提升引才精准度和实效性,防止为引而引、盲目攀比,实现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要完善分析研判和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定期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盘点人才存量和缺口,定期发布供求信息、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以才引才”。建立专兼职、双聘制、博士后和特聘岗位、项目合作、技术联姻等灵活多样形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方式相结合的人才聘用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快速评估反馈和决策体系。

二要聚焦发展“用才”。用才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关键。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加积极为人才松绑减负,更加有效激励使用人才,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实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要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松绑,消除对人才、用人主体或二级院系的过度干预,把人才评价、选用、奖励等方面的权力下放,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建立更加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着力推进教师教学评价、科研评价、成果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改革,彻底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片面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类型、成果形式,构建科学的科研分类评价标准。要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站式”转化的瓶颈,帮助人才打通科技与经济融合通道的壁垒,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全面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大好环境。

三要坚持服务“留才”。留才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点。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坚持“谁引进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到以政策留人、以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适当待遇留人,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保障。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专家服务地方、企业,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和专家直联服务点,协调企业设立“产业顾问”“首席专家”等特设岗位,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要逐步加大奖励性绩效所占收入比例,将人才的工资收入与知识、技术、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不断实施“暖心工程”,协同解决人才的户籍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交通医疗等问题,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校领导带头与专家人才交朋友、结对子,加强与人才的思想联系、感情交流,真正做到以心换心、坦诚相待,着力构建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心无旁骛、专注事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生态。

四要紧盯事业“育才”。育才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要坚持“四个面向”,通过持续加强“双一流”建设,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突出优势与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遵循科研和人才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各类人才、不同成长阶段的政策需求,列出“菜单式”培养措施,把优秀科技人才凝聚培养与重大科研布局、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人才成长搭平台、给机会。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要让他们领衔、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培育更多年轻的领军人才。要加强先进典型的培育和推广,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和优良学风、作风,让身边人讲好自己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的人才工作,走好新时代人才兴校强校赶考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智慧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委党校第63期中青二班学员)


责任编辑: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