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谷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奋战前线的医生和护士们谱写了许多动人故事。同时,还有更多坚守岗位医生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力量。由于特殊时期医院门诊量减少,一些没有去前线的医生,利用闲暇时间在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面对镜头与屏幕前的网友交流互动,传播疫情防护知识,满足更多人健康科普与信息服务需求。

  疫情肆虐,大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激增,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防疫科普知识,信息过载使得网友难以甄别真假,而专业医生的出现,能有效缓解大众紧张情绪和焦虑状态,同时让更多人理解这些健康守护者背后的工作状态,减轻由于信息差带来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

  “及时科普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几个月前,我的朋友在半夜敲使劲敲我家门,动静特别大,门开之后就直接朝我就跪下了。他告诉我他母亲半夜吃药的时候出现面色青紫、无法呼吸和说话的状况,当时就觉得可能是被异物梗阻了气道,然后用我教他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冲击了几下把异物给排出了。如果当时不会这种急救方法的话,他母亲可能在几分钟之后就会死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科医生高巍在采访时告诉记者,“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的简称,被称为“生命的拥抱”,能有效排出气道异物避免窒息。

图为高巍 受访者提供

  疫情期间,高巍把这个故事分享在快手上,收获了上百条鼓励留言,这让他想起了做科普的初衷,“出120急救班的时候,我亲眼看到一位母亲因为错误的急救方法导致孩子死亡。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开始做科普,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把我知道的知识讲出来,让大家更加了解疾病知识和一些急救技能,避免悲剧发生。”

  高巍在快手上的ID是“医路向前巍子”,从这个名字中也能看出感受到高巍在医学事业上的坚持。早在2018年,高巍就开始制作短视频,给“医学小白”们上课。其简单直白的授课方式,使得他拥有大量忠实粉丝,也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之一。

  进入快手之后,高巍搞起了直播,“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和大家连线,能直接听到他们的需求、困惑和疑虑,这样可以更精准传播靠谱的健康知识,也有更多精力去做短视频。”疫情期间,高产的他分享了300多个科普短视频,直播了十几场,希望能够在特殊时期给予普通老百姓更多正能量。

  高巍平时在急诊科的工作很忙,即使面对疫情也不轻松。做科普牺牲了高巍许多休息时间,“近两年,我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不超过4个小时,”高巍对记者说,“从策划选题、查阅资料到拍摄素材、剪辑视频,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几乎占据了全部业余时间,同时我还得把急诊科本职工作做好。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不过能够挽救更多生命,让更多家庭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即使不睡觉,我也要认真履行急救工作职责,还要努力挖掘更多科普内容给大家。”

  “健康科普本就是医生的职责之一”

  账号为“骨往筋来”的快手用户王杨雨凡,是徐州市中心医院的骨科医生,2016年开始做互联网健康科普,目前精力集中在短视频和直播。疫情期间,他在快手上总共发布了五六十个与防疫相关的科普视频,涉及疫情防控方方面面,包括口罩的类型和正确使用方法,洗手的重要性与方法,还有居家期间慢性病患者的缓解方法,特别是适合骨病患者的运动康复锻炼,以及复工复产后办公室里防疫重要事项等。

  王杨雨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大众对疾病的关注重点从治疗逐渐转移到预防,而科普宣教是最重要的环节,这种严肃的科普内容,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积累。医学防治与健康知识科普本就是医生的职责之一,规范的指导可以帮助患者避免谣言和误区带来的二次伤害。”

图为王杨雨凡 受访者提供

  出身医学世家的王杨雨凡15年前就立下了“医生梦”,他希望能够和父亲一样妙手回春,悬壶济世。出于对医生这份工作的热爱,王杨雨凡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做科普了,“给大家带来正确的健康知识,是我除了工作之外,唯一的爱好。”王杨雨凡如是说道。

  从2018年初开始,王杨雨凡几乎没有间断过医学科普输出,只是形式上从图文变成了短视频。为了确保科普准确性,他回到家后就在查阅和整理资料,“录视频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是查资料却是个‘大工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王杨雨凡对记者说,“做科普的同时,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深化了我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对我的本职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王扬雨凡在科普的道路上,遇见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相约在快手上一起连线直播。他认为,一个医生的能量有限,而健康是方方面面的,通过不同医学领域的声音,不同专业的医生来共同进行科普,才会让整个健康领域的科普更具说服力。

  此外,王杨雨凡表示快手帮助了他们很多,“首先,快手帮我们做了职业身份规范认证,保障了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其次,快手成立了健康创作者交流群,在群里可以交流科普心得、讨论热点内容,扩宽创作思路;第三,快手为医生量身打造主题直播,并给予倾斜流量扶持,助力科普内容扩散。”

  “‘内容为王’永远是金科玉律”

  近几年,依托通信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直播”已然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浏览新闻、获取资讯、接受信息。一些医生变身时代“弄潮儿”,化身“网红”,通过录制短视频、在线直播等方式,为有需要的人答疑解惑,同时带来严谨、专业、权威的医学科普内容,为大众健康生活赋能。

  那么专业医生该如何做好健康内容传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邹世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传播载体和形式是什么,“内容为王”永远是金科玉律,特别是在健康科普这种垂直领域,常常需要把复杂枯燥的医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转换为老百姓易于理解的信息。

  受到疫情的影响,老百姓多保持“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的意识,然而医学门槛高,普通人对自身疾病了解不够全面,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恩哥所在的妇产科,面对的都是女性患者,其疾病隐私属性较强,讳疾忌医也会让一部分患者贻误最佳诊疗时机。基于此,医学科普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普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前我遇到一位20多岁需要开刀的卵巢畸胎瘤病人,在准备收她入院并解释要如何实施手术的时候,她说偶然间看到了我的科普,讲得非常清楚,不用再做讲解,直接办理入院手续就行。最后这位病人在手术后恢复得非常好。”邹世恩说。

图为邹世恩 受访者提供

  “恩哥聊健康”是邹世恩的快手账号名称,随着疫情快速蔓延,身处妇产科的恩哥认为自己需要做点什么,于是在快手上做起了短视频和直播。“大家好,我是恩哥,一名妇产科医生”,恩哥开始了他的科普时刻。“恩哥”通俗易懂的科普风格很快和快手“老铁”打成一片,入驻快手仅一个多月,粉丝量就达到百万级别。

  邹世恩认为,传统医学科普多以教科书式的媒体采访、专题讲座为主,传播效果有限,而借助互联网的新颖传播手段,能让科普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

  事实上,邹世恩从2015年开始,就在微信公众号上做科普了,当时都是以图文为主要形式。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兴起,邹世恩将自己的科普主阵地转移到快手这样的视频平台。他表示,基于短视频和直播的传播特性,在保证科普内容生动有趣的同时,融入更为“口语化”和“拟人化”的表达,可以更容易让人理解。

  发挥优势 赋能专业医生提升内容价值

  三位医生的在接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均表示“短视频+直播”能够将权威的健康信息更为准确高效传递给有需要的人。而快手这样的大平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开通科普直播、给予流量倾斜、引导内容创作等手段,发挥自身用户及技术优势,全方位赋能健康知识内容创作,提升用户黏着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直播”作为新媒体内容输出的强大载体,依托智能算法推荐、区域精准分发等技术,将精准触达大众心智,实现健康内容价值最大化。

  然而面对疫情暴发,为了阻止谣言扩散引发的社会恐慌,“短视频+直播”平台需要利用用户基数大、跨度广的特点,最大范围地传递权威信息。针对疫情期间大众对于科普知识的需求,除了紧急上线“肺炎防治”频道重点全量投放、汇总入驻权威媒体和国家机关的信息、开发口罩魔法表情培养全民健康习惯之外,快手与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医院、医生等深入合作,从及时发布疫情动态信息、传播疫情防治常识及科普等维度入手,一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快手健康负责人、快手政府事务总监韩筱旭表示,快手在春节前,就开始引导权威医护账号以专家解读和辟谣等方式进行疫情相关短视频科普及报道,全力支持健康传播,提供热门传播通道。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快手推动国家卫健委、湖北、广东、河南、山东等地卫健委以及多家三甲医院政务号,发布权威疫情信息、防疫科普等视频7000余条,总播放量超120亿,总点赞量超6亿。

快手“医起面对面”健康探访系列直播

  此外,快手联合健康中国、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健康中国·快健康”计划,为医护一线工作人员打造的#健康守护者假期我值班#和#医无反顾战疫时刻#活动,总播放量分别突破15.7亿次、23.7亿次。

  越来越多的专业医生选择用“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和大众进行交流,这能在共享医疗资源的同时有效拉近医生和大众距离,温润医患关系。“快手将继续协助汇总平台上优质内容,联合各级卫健委、医疗机构、权威专家筛选内容,广泛推荐高效、准确、权威的信息,解决医生与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老百姓科普传播工作。”韩筱旭说。

  接下来快手将持续利用在人工智能、直播保障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平台优势,坚持“短视频+直播”模式,积极通过产品技术和平台运营推出更多健康保障服务,为每个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