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首例在开放道路上无人驾驶的大客车,到中国第一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从洛阳钼业、平煤神马的智慧矿山,到在海内外工程施工现场纵横驰骋、软硬通吃的全系列盾构机……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崛起的河南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而且正成为这个中原大省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7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截至2018年底,该省高企数量已达3322家,当年增速46.3%,为历史最快;尤其今年前4个月,规上高企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6%,成为支撑引领全省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共和国同龄企业的青春密码

位于九朝古都洛阳的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都在这里诞生。

64年栉风沐雨,一拖一直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前行,我国首家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耕拖拉机动力系统,保持中国农机行业的领先地位;2016年发布的中国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可在无人驾驶条件下,完成耕、整、植保等农田作业。依托一拖创建的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是全国农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郑州,创建于1958年的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公司融入国家创新布局,建立“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60年来,公司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400余项,550多项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与共和国同龄的河南省史志办原主任许还平研究员说:“上世纪50年代国家著名的156项重点项目,10项放在河南。这就是河南的工业基础。”

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李涛介绍,1983年河南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00.35亿元,总产值268.1亿元,2018年则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2万亿元。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经济半年报显示,河南以2.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不仅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而且在全国暂列第三。“这其中少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贡献。”李涛强调。

一双科技创新的翅膀

在日前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洛阳钼业的工程师通过5G远程技术,成功操作远在千里之外的栾川县矿区的机械设备。洛阳钼业成为国内首个将5G技术应用于无人采矿的矿山企业。

就在7月,河南省首个智能化综合采煤工作面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千米井下正式运行。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采煤机缓缓启动,割煤、推溜、移架等一气呵成,滚滚“乌金”通过传送带缓缓运至地面……煤炭行业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安全隐患多,劳动强度大以及招工难、留人难等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据介绍,智能矿山建立“采面设备一键启停、全程视频监控,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全新工作模式,加快智能化改造,实现“综采智能化、生产可视化、综合自动化”目标。

类似洛阳钼业、平煤神马这样,利用科技手段给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的企业,还有很多。河南省科技厅厅长马刚介绍,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使河南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大省的新征程。

一项新技术催生一个新产业

郑州高新区目前正在建设一个千亿级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中国传感谷”,集聚了汉威科技、新天、光力等一批全产业链传感器企业,和北斗定位、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其中,龙头企业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说,他们最早是靠一项气体传感器技术起家的,但现在,不仅拥有气体、压力、流量、热释电等多门类传感器的核心技术,还在“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等方面成为行业标杆,2018年,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75%。

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位于豫北鹤壁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中科院光电子无源芯片、光电子有源芯片技术,开发的PLC平面光波回路分路器芯片项目,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芯片合格率达98%以上,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而且在鹤壁经济开发区带起了光电子产业园,目前已入驻13家光电子企业。

在河南,依靠高新技术催生的产业集群,依靠国务院批准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目前郑州、洛阳、新乡高企数量占全省的57.8%,三市新增高企占全省新增数量的60.6%;并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明显,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个领域高企数量占全省的66.3%。

去年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河南绘制了三年高企培育发展“路线图”,着力破解从普通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升级”的各类“瓶颈”,培育更多更优增长极。

责任编辑:王丰旭